致所有愛情魯蛇們 01_ ❤
網路約會的出現,開啟了另一種遇見彼此的空間,在這虛擬環境中,我們可以在這個空間上重新建立起對自己與對方彼此的期望,並且有無限的新選擇提供給我們。而我們拒絕對選擇定下承諾,因為在大量的數據訊息流中,下一個可能會更好。
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定位社交、情感演算的技術增進,愛情在數據與技術的介入下,已經不再只是兩人之間的情感交流。當彼此的相遇是由演算法建議、為科技所驅動,彼此的情感溝通由第三方中介作為轉譯與存檔,我們表達自我的方式受到約會軟體所提供的介面所框架,並且產品化相遇的過程。我們在平台經濟下的情感交流將隨著越來越多的市場價值、資本、技術、政治的劇烈改變愈趨複雜,朝向無風險、無心碎、無錯失、無責任的保險愛情前進。
01_LOVE 愛情數據
約會軟體的出現,成就了社交相遇的混合實境。然而其所呈現的遊戲化、配對、匿名性、與以視覺為主的自我呈現,一方面確保所有使用者可以不斷地沈迷在下一個可能的配對中、約會與愛情的感知慢慢被形塑成ㄧ種遊戲。網路虛擬空間中賦予我們重新建立起對自己與對方彼此的期望,於此有無限的新選擇提供給我們,而我們拒絕對選擇定下承諾,因為在大量的數據訊息流中,下一個可能會更好。隨著行動裝置的普及、定位社交、情感演算的技術增進,我們真的因為科技提供了更大量的相遇機會而更容易找到愛情嗎?或是我們對愛情關係的期待,情人與對象的角色,其實因為科技的發展,而正加速改變呢?
隨著行動裝置的普及、定位社交、情感演算的技術增進,我們真的因為科技提供了更大量的相遇機會而更容易找到愛情嗎?或是我們對愛情關係的期待,情人與對象的角色,其實因為科技的發展,而正加速改變呢?
愛情的風險控管
約會軟體中所使用的定位系統成為標準的過濾機制,讓距離與在線狀況成為人們彼此相遇的前提之一。這個功能讓我們可以發現周圍位置的「可被約對象」(datable subject);透過軟體介面,讓我們同時可以監視對象與我們之間的距離,以及對象使用的時間,反之亦然。
使用者透過不同的過濾功能、簡短的自我介紹,表達自我偏好,並由第三方介面客觀地將付費的會員推送至螢幕上,左滑拒絕右滑接受為用戶唯一保有的能動力,當我們質問照片主導的篩選機制時,軟體公司反過頭來對我們諄諄教誨,利用夾雜於個人檔案其中的廣告置入,向我們推銷幸福與戀愛應該有的樣子,性別的光譜要等到被他們編碼為選項才存在,吳維佳(veeeky)強調了我們被精密計算過後的網路使用者途徑,用戶及產品,是我們現代的親密關係,與買到幸福的金幣。為了點擊率而生產的內容農場,為了打卡而設置的景點,許哲豪針砭出我們的數位功能鍵如何反過來主導用戶的生命。
我們可以對自己的數位環境有更多的掌握,可輕易地刪除令我們不愉快的人事物,但遇到差勁網路互動經驗頻率也增加。我們的確有更多創造連結的機會,但也因此花了更多時間進行無意義的對話、接收自陌生人的騷擾訊息,對於越來越多的選擇感到麻木且疲累。李亦凡以遊戲中的角色控制權力,討論了我們高度操縱之下的數位身體對肉身的反饋影響。馮志銘以廣播電台的形式錄製全天節目,並覆蓋戶外大範圍的訊號,隱藏在各處的錄音機即是愛情電波的強制收聽。
林子桓以摩擦神燈的觸碰行為之於觸控面板為譬喻,直指著由科技驅動的愛情準則,最終回歸自個人在世界上尋求被認可的慾望;Plastique Fantastique 將處於空間的兩人心跳聲音轉譯放大後,透過心跳韻律創造出共感的體驗,那麼當人際之間的互動有更大規模的操弄時,我們如何在全面操控中不斷思辨自我的定義呢?
每段現代關係中的電燈泡: 監視資本主義
由於所有約會平台都提供免費的約會服務,同時將數據集資本化和私有化,因此我們的網路上的訊息交流不再只是自己和其他人之間私密交流,而是儲存於數據庫。我們以使用者的身份進入界面,但對於第三方到底儲存了哪些關於我們的資訊,不但不透明,我們也無從切入,此數據庫完全超出了使用者的控制範圍。這些新的愛情檔案提醒我們,慾望不再僅僅屬於我們自己,而且還屬於存儲它們的數據庫(Mackinnon,Thylstrup&Veel,2018)。麥卡錫與麥克唐納(Lauren Lee McCARTHY and Kyle McDONALD)以資訊安全領域中攔截訊息的「中間人攻擊」透過概念上的玩味變化,彰顯出第三方媒介於你我溝通中的角色;張欣語詢問語言在數位傳輸中被簡化成為0與1時,語意被架空的狀態。現在,我們的經驗皆是透過這些平台進行傳達,因此,我們的想法,認知和愛都已不再是個人的經歷和記憶,而是可以被分析、並且加減乘除運算的數據(Lucy, 2017)。
愛情是本身是一種算計,其強調了電腦計算的侷限性和概率計算中會出現的偶然性。我們所處的後數位時代,具有強大演算處理能力的演算系統讓愛情看起來是有解的(決定性演算法)。約會網站透過他們配對成功的數字試圖來說服我們,更多的選擇與相遇的機會將增加我們談戀愛的可能性(Mackinnon; 2016),但我們也發現許多意外隨著加速的環境愈趨複雜。這些約會軟體並沒有使我們擺脫萬物的巨大複雜性和偶然性,而是促進了人們越來越容易地受到複雜性,偶然性和可能性的影響。
由於愛具有偶然性,又很難被證明是真實的。數據主導的配對功能,成為一種既客觀又可靠的愛情解方。但與此同時,檔案不確定性(例如新的錯誤形式,新的個資漏洞和新的監控形式)也成為潛在的危險(例如不小心分享到雲端的照片);因為電腦可以計算出我們無法勝任的數據和處理大量訊息,所以我們認為這台透過收集數據並建立客觀分析的機器非常可靠。它為我們在戀愛和人際關係中遇到的偶然性和不可預測性,提供了一個可信的合理解決方案,FAMEME在性壓抑的亞洲社會中找到變現商機,將高深莫測的造愛聲音實體化,與其茫茫數據海中尋尋覓覓真愛,只要花錢,就能客製化擁有愛情的樣子。
我們一方面依靠電腦為我們產出結果,另一方面,我們不但無法理解,也無法閱讀電腦的語言。程式語言複雜度早已超出我們的讀寫能力,而大多數人的資料都被私有化甚至轉售,莫爾(Joana MOLL)將即時拍賣約會軟體檔案的過程曝光,不但這些檔案的擁有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販賣,使用者也不得其門而入的情況下,我們無法控管過程中發生的事情或計算過程中發生的變因。
性愛機器人的女性形象、酷兒愛情、未來物種間的親密關係
非合意性簡訊(non consensual sexting)、網路跟蹤(cyber stalking) 與網路騷擾 (online harrassment)、性別仇視言論 (gender based hate speech),儘管是在虛擬世界進行,但是對受害者的身心安全造成的影響與現實生活是同等嚴重性的。這些大量躲匿在螢幕後方,通常匿名攻擊的「酸民」(troll),反而常以教條規範與網路騷擾的攻擊,來試圖證明自己的霸權與性別支配關係。缺乏適當的法律以規範這些網路上的騷擾行為,變相地讓少數群體在現實與虛擬社會上的安全顧慮增加。
向來社會上的父權觀點總是將女性與自然的形象與概念、提供照顧與養護的角色連結在一起,這種「大地母親」的概念卻是系統性地將女性排除在文化的生產、權利與政治領域之外(例:「自然」「女性」無私與無盡地給予)。安傑羅(Christa Joo Hyun D’ANGELO)檢視大眾文化中的影像是如何扭曲有色人種的女性,並透過圖像的生產與傳播鞏固了女性特徵的偏見。女性形象在兩個極端中搖擺,自然/工具,母親/蕩婦,我們還可以看到近年來的文學中更多在機器女人上的發展(machine-men to machine-women)。有趣的是,一旦技術與混亂和破壞聯繫在一起,機器就變成了女性的形象(Mackinnon; 2016)。
層出不窮的愛情騙子,伴隨著約會軟體的用戶擴張而有了更多活動的舞台之外,除真人詐騙之外也有自動化的惡意軟體與bot(軟體代理)參與其中。這些約會軟體機器人,以美艷的交友檔案作為掩飾,背後則藏有惡意的程式或是推銷廣告,藉由躲匿在假的女性身份下所構成的曖昧心境,將相對穩定的男性主體暴露於根本無法預測的模糊地帶。布魯克納(Johanna BRUCKNER) 討論了結合人類、性愛機器人、情趣用品、人工智慧與細菌微生物,使得我們能夠與其他物種連結的關鍵為覆蓋密集的感應器,但不論感應器能夠轉譯多少抽象的手勢、表情與碰觸,如果我們不重新定義我們對親密的認知,則我們永遠無法發展出跨越物種的親密感。汪紹綱使用VR chat建立線上空間,並將現實拍攝的影片置入虛擬空間,讓表演者自寫腳本並且將網友吸引到這個同時具有虛擬跟實拍影像打造而成的世界。倪灝則從時間軸上逆向溯源,思考交友軟體上常見女性使用潛水照片,找尋人類透過於海洋中倘佯姿態展現,分析海洋與殖民歷史與人類取利行為的觀點。
更進一步地,如果人類最早文明遇上人工智慧,會譜出怎樣的故事?OUCHHH 透過生成對抗網路(GAN)與應用人工智慧的技術用以分析目前考古學上挖掘出最早的哥貝克力石陣,文明的起源將由機器解讀,而人類處理過慢。機器對人類的模仿越來越強,從日常對話,音調到能夠思考和響應,再到像人類一樣行動的機器,都正不斷地積極進步中。我們正在創建一種更複雜的媒體,不僅是我們用來表達自己的語言,而且還擁有它獨立的能動性。
愛情感知數據化
人類學家與藝術家麥格羅謄(Shaka McGlotten)談到現代人有愛但不確實的感覺,起因於對自我的感覺不確實,進而害怕與他人產生情感依賴。然而在資本主義結構下的社會,當生活充斥著不足、不確定性、斜槓、不安、快速、更多選擇的訊息所構成的汲汲營營氛圍時,人們如何有足夠的身心以承受情感與愛呢?
過濾篩選的條件、自我的樣貌呈現作為配對條件的前提下,為了確保使用者繼續地投入注意力,愛情的多樣性與驚喜、墜入情網的不確定性與對於被拒絕的恐懼,則透過遊戲般的介面與篩選設定所保護。但在我們對於自我接納不確定,也對自身理解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將他人的普世擇偶價值強加在自己身上,並且努力於虛擬世界中呈現。施蕊妮透過描述在遊戲世界中相遇且相愛的兩人故事,其中的遊戲角色設定與故事中呈現其所建立的情感連結;阮柏遠藉線上遊戲中透過替身所產生的親密感,企圖定義遊戲世界中所形成的愛情感受。哈斯汀(Jaden J.A. HASTINGS) 更進一步將軟體介面上的篩選機制落實到生殖領域,從基因改造與人工授精技術上挑戰,將基因模組化,讓人們能夠自由且平價地組裝出符合完美理想的精子,從根本的基因編碼中計算出完美的配對。
愛情在數據與技術的介入下,不再只是兩人之間的情感交流,當彼此的相遇是由演算法建議、為科技所驅動,彼此的情感溝通是由處心積慮算計的第三方作為轉譯中介。不僅是軟體使用者表達自我的方式受到第三方提供的介面所框架,相遇的過程也早已被產品化,透過操控雙方的溝通資訊獲利,這個世代已經生活在建立於操控(Manipulation)的算計文化之上。以腦波分析蒐集神經系統如何控制認知狀態,安納多爾(Refik ANADOL)企圖找尋在道德哲學之外,能否找到人工智能、個體性與親密性不會彼此衝擊的茁生狀態。並隨著我們在平台經濟下的情感交流將隨著越來越多的市場價值、資本、技術、政治的劇烈改變愈趨複雜,朝向無風險、無心碎、無錯失、無責任的保險愛情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