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鴛鴦」一詞源於澎湖望安、將軍二島,意指「建造第廿四震洋特攻隊(とくべつこうげきたい)隊基地」。《作鴛鴦》始於藝術家因首次駐村經驗而與澎湖望安島建立的情感聯繫、以及目睹黑暗觀光發展中的歷史歪斜而反芻。
本作品交織了兩段互為映照的古今敘事——從日治末期的離島晦暗軍國史,以及中國文學史上享負盛名的水鳥「鴛鴦」一名之誤植與竊用——從地緣政治、生物學、文本解構的梳理中,「鴛鴦窟」此地名恰好自證了「鴛鴦」此物種的荒謬命運。這是屬於台灣的洞穴寓言,在晦暗中映照出我們的真實、歪斜、與永恆的盲點。
藝術家
張致中
張致中,曾獲高雄獎、入選臺北美術獎…等,台新藝術獎季提名,並獲高美館、國美館、藝術銀行典藏。曾於尼泊爾、挪威、台灣、韓國⋯等地執行計畫。
張致中透過海洋映照當前陸域人類世文明,以水作為滲透內在精神與外在物質的媒介來體現亞熱帶季風氣候下母國台灣的過渡、流動、反主體的不定狀態。作品關注船舶、島嶼與海港等快速變遷環境,從中探索人、文明與自然間拉鋸的普世經驗及灰色地帶。